近期,天气炎热、降雨频繁,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广东省已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感染基孔肯雅热将对大家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为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在校园内的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将基孔肯雅热相关知识告知师生。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该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不耐酸,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可将其灭活。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伊蚊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经2至10天外潜伏期再传播。此外,罕见经输血、接触患者血液及母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临床特征
1.急起发热
体温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持续高烧不退,部分患者热退后可能再次发热(双峰热),整体发热期相对较短。
2.剧烈关节痛
呈游走性,多累及手、腕、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波及膝、肩等大关节,其中腕关节受压疼痛为典型特点。
3.皮疹表现
发病后2-5天,80%患者在躯干、四肢伸展侧、手掌、足底及面部出现斑疹、丘疹或紫癜,部分伴瘙痒,数天后消退伴脱屑。
4.其他症状
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肌肉疼痛、疲劳等。
四、校园防控措施
1.定期清理积水
对教学楼、宿舍、食堂、图书馆、绿化带等周边的排水沟、花盆托盘、垃圾桶旁等易积水区域进行检查,每周至少一次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杜绝蚊虫孳生环境。
2.全面卫生清扫
清除卫生死角,做好室内外卫生,室内保持通风,尤其要注意清理生活垃圾,避免蚊虫藏匿。
3.蚊虫消杀工作
聘请专业消杀人员,对校园室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杀,降低成蚊数量。对教室、宿舍、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可使用电蚊拍、电蚊液等辅助驱蚊设备。
五、个人防护建议
1.穿着防护
师生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2.使用驱蚊产品
在外露的皮肤和衣物上喷洒含避蚊胺或驱蚊酯等有效成分并取得国家正式农药登记证(在有效期内)的合格驱蚊剂。在室内可使用蚊香、电蚊液等驱蚊产品。
3.避免蚊虫出没时段外出
尽量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4.旅行防护
师生在旅行时,提前了解目的地蚊媒疾病流行情况,做好个人防护。旅行期间如出现发热、寒战、皮疹、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诊;旅游回家后,2周内如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暴露史,配合开展相关检测。
后勤处
2025年7月29日
来源:《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