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同向同行。5月9日,公共管理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聚智赋能,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结对共建启动会。两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30余人齐聚新图书馆会议中心,开启协同育人新篇章。

会上,公共管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六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宋明江和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陆嘉为“共建党支部”揭牌。


宋明江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有关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文件精神及部署要求,积极发挥思政课引领辐射作用,与专业学院开展了系列课程思政建设研讨活动,形成了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他表示,与公共管理学院结对共建教工党支部,是整合两个学院的育人资源,通过党建引领,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实现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并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并提出要以“三个坚持”推动共建长效化:一是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立德树人-教学改革-社会服务”联动机制;二是坚持“双向滋养”合作理念,通过师资互培、课题共研实现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三是坚持强化"作风-教风-学风"三风联动,以扎实的调查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他希望,双方共同打造"有辨识度的思政育人品牌",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培育、社会服务创新等领域形成示范效应。
陆嘉指出,公共管理学院坚持思政育人、专业育才,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本次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课程思政,她提出三点意见,一是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双方育人资源,营造好“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育人生态;二是探索建立双向发力、双向奔赴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两个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形成“双向赋能、优势互补”的育人生态;三是探索建立"教学成果共育、科研项目共创、学科竞赛共导"教学教研共同体。

在交流研讨环节,两院教师代表围绕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公共管理学院何增华、方浩、吴香雪等教师聚焦“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社会调研方法创新”“本科生学科竞赛指导”等主题,系统梳理“课程体系优化”“社会实践赋能”“以赛促学育人”等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琳红、段远鹏、龙睿赟等教师则从“思政元素多维度融入策略”“课程思政类项目申报要点”“理论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切入,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申报、社会实践指导等具体场景,分享育人资源整合与教学范式创新成果。双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与特色模式探讨,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
会上,共建党支部还开展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