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化“陪跑人队伍”建设 赋能全国人才创新创业
我校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共建重庆技术转移学院

2025年05月15日 /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新闻中心) / 责任编辑:黄敏 / 作者:文/陈洁 聂晓玉 李欣 图/丁杨 丁元相 / 点击:

5月13日,“科学家·创业者·陪跑人”交流对话会在中国重庆·科学会堂举行。会上,我校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共建的重庆技术转移学院正式揭牌。该学院依托重庆金融科技研究院设立,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科创金融与技术转移方向研究生学历教育,填补西南地区技术转移专业学历教育的空白,为重庆乃至全国人才创新创业“陪跑”队伍建设搭建新平台、贡献新力量。

本次对话会以“让创新不孤单·让创业变简单”为主题,由市委组织部、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和我校携手举办。学校党委书记曾维伦,工信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肖锋,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兼)龚荣洁,市教委二级巡视员窦晓明,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杨军,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承豪,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高久鹏、张炎,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柏群等出席交流会。第一阶段交流对话会由张炎主持。

按照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安排,今年重庆正加速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2.0版。着眼破解人才创业供需对接难、风险管理难、早期融资难、资源链接难“四难”困境,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在活动中集成发布重庆市人才创新创业“金牌陪跑人”队伍建设方案,计划3年内精准支持100名左右“金牌技术经理人、金牌职业经理人、金牌投资经理人、金牌孵化器管理人”,秉承“服务人才的人才也是人才”理念,在省级层面率先将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实绩突出、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的陪跑人体系化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并享受相应服务,激励陪跑人专业“陪”、安心“跑”、成就“人”,带动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活动现场,曾维伦与高久鹏共同为重庆技术转移学院揭牌。工信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重庆市委组织部、市委金融办、市教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领导共同见证。

共建重庆技术转移学院,这一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学院紧扣学历化、职业化、国际化特色,将全力构建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人才创新创业“陪跑队伍”摇篮,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创新差距提供关键人才支撑。

曾维伦指出,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两段式”教学深度融合“理论认知构建”与“实践能力提升”,培育既精通专业理论,又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双通道”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互补,契合不同层次人才成长需求,为国家创新人才梯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学院组建的跨界师资团队,整合学科专家、行业精英和创业导师的优势力量。依托国际技术转移资源,使人才培养接轨国际前沿。

建设重庆技术转移学院是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精神,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围绕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目标,依托学校商工融合的学科优势及研究生培养体系,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之举。

第二阶段交流对话会由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柏群主持。会上,中国技术交易所总经理孙长、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莫鹏、上海零号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刚、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锦、重庆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陈结、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德胜等,针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人才”“发挥‘金牌陪跑人’”等话题,共同探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陪跑人队伍”建设赋能工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为“陪跑人队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共同发展。

关闭

党政办公室电话:023-62769900 传真:023-62769515

南岸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邮政编码:400067

兰花湖片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28号/邮政编码:400067

江北校区: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董家溪鹅石堡山26号/邮政编码:400020

茶园校区:重庆市南岸区梨花大道西侧(在建中)

  • CTBU微博

  • CTBU微信

  • CTBU抖音号

版权所有 © 重庆工商大学 / 渝ICP备12007852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15号 /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