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重庆日报推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砥砺前行担当作为”系列专题报道,在《深化产学研融合 赋能新质生产力 增强科研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栏目中,报道我市部分高校借“教育强市区县行”,积极打造产业亟须人才的精准孵化器、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器、政校企产学研多向链接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器的思考与探索。
温涛校长以《构建商工融合科研格局 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区域所需》为题,谈及学校借助“教育强市区县行”,积极构建商工融合科研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及区域所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全文如下:
构建商工融合科研格局 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区域所需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 温涛
高校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光荣使命。作为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积极构建商工融合科研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及区域所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紧扣“416”科技创新布局,学校聚焦数智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突破了工业废油污染控制与高值利用、智能生态物联网(森林防火)、智能感知与静脉识别等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废油回收处理装备、地表火探测器等系列化产品。
发挥财经智库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选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13条产业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云图”。推出“成渝蓝皮书”“‘一带一路’研究丛书”“东南亚国家前沿研究”等系列化研究成果。“十四五”以来,取得20余项智库成果。
发挥“商工融合”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实体研发机构“重庆金融科技研究院”落户高新区,致力于金融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将人工智能与金融科技相融合,“三维静脉识别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20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建好食品营养与健康(火锅)、国际文旅消费创新、数智商务与供应链、智能信息技术等4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对接璧山、綦江、合川等区县,赋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强化使命担当,持续深度参与“教育强市区县行”行动,以更高政治站位主动扛起科技创新时代重任,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链,深化产学研协同,贡献更多“重工商大”智慧和力量。

链接:构建商工融合科研格局 以学校所长对接国家区域所需·重庆日报数字报 https://epaper.cqrb.cn/cqrb/2025-04/30/013/content_rb_345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