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日报刊登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毅署名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5年05月12日 / 来源:重庆日报 / 责任编辑:黄敏 / 作者: / 点击:

4月29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西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理论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举行。会上,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会聚一堂,共同就“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理论难题、经验做法展开交流讨论。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毅在会上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交流发言。5月12日,重庆日报第5版对参会交流发言进行集中刊发。

原文如下: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任毅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产业维度上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对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川渝两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了阶段性、结构性、系统性的重大成效,产业体系能级持续跃升、现代化产业格局初具规模、区域协同动能显著增强。川渝两地共谋共建,绘制了18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四大方向,打造了4个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聚焦关键领域,构建了“上下游互动、左右岸协同”的跨区域产业协同体系,形成了跨区域产业联盟,深度融合了锂电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储能等产业链,显著提升了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协同效应,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面向“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川渝两地应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制度支撑,统筹推进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和机制保障五大任务,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协同高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一是强化产业协同联动,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体系。健全跨区域产业协同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统筹布局,推动重点产业集群错位发展,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整体配套能力。二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激活科技创新主引擎。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做强西部(重庆)科学城与西部(成都)科学城“双核联动”,协同打造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筑牢生态产业支撑带。培育绿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孵化中心和绿色产业示范区,加快打造绿色制造新引擎。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产业承载与流通能力。加快交通枢纽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川渝高速公路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成渝两地“大数据走廊”和“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提升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能力。五是创新产业协同机制,打造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成渝地区制度型开放,深化“川渝通办”改革,打通企业注册、税务申报等事项跨区域办理通道,提升市场主体经营便捷度。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qrb.cn/cqrb/2025-05/12/005/content_rb_346322.htm


关闭

党政办公室电话:023-62769900 传真:023-62769515

南岸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邮政编码:400067

兰花湖片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28号/邮政编码:400067

江北校区: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董家溪鹅石堡山26号/邮政编码:400020

茶园校区:重庆市南岸区梨花大道西侧(在建中)

  • CTBU微博

  • CTBU微信

  • CTBU抖音号

版权所有 © 重庆工商大学 / 渝ICP备12007852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15号 / 访问次数: